用户名: 密码:  
资 讯
论 坛
 

当前位置:国有政策法规

新能源政策:鞋小了 脚之过?

发布单位:信息部 点击数:3762次 发布时间:2014-04-08 08:31:58.0

 据车辆市场517获悉对新能源汽车采取补贴政策,是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一项“大政方针”,旨在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,以解决当前全国、乃至全球性的环境与能源危机问题。作为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之一,首善之区的北京市,位于“天子脚下”,为何“冒天之大不韪”,做出这种规定?如果换一个城市,当地政府会不会与北京市持相同态度?

 从政策层面看,示范城市每售出了一辆新能源小客车,除国家对购买者予以四万多元车价补贴外,当地政府也要从自己的财政收益中拿出相同的金额补贴购买者。这意味着每售出一万辆新能源小客车,地方政府就要支出四五亿元补贴款,自然是售出的车子越多,该市政府补贴就越多。而且销售的车子还要占用道路和停车位,消耗能源,即使是新能源车,也还多少要增加排放,当地政府需要增加相应的交通设施投入。如果这些车子出自当地制造,销售收入和GDP又回归当地政府,也算是 “肉烂在锅里”,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如果售出的车子是外地制造,对当地政府来说,就是一项光赔不赚的买卖,更何况在限购的北京市,购车指标是多么精贵。

 显然这项补贴政策必然会遭遇“地方保护”的消极抵抗,不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,这也许正是新能源示范项目推广不顺利的原因之一。

 对新能源小客车购买予以车价补贴的做法,历来存在争议。鉴于当前新能源车关键技术领域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,车子的成本价格居高不下,消费者难以接受的现状,从鼓励新能源车发展角度考虑,暂时对购买新能源车采取补贴政策,有其合理的一面。

 但是,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看,购买小客车,包括新能源车,属于个人消费范畴,个人消费却要全体纳税人为之买单,显然不符合公平原则。再说,能出手十多万元购买新能源小客车的人,绝非贫困人群,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购买第二、第三、第四辆车,这种用全社会公共财政补贴少数富人,是一种“肥处添膘,瘦处刮油”的做法,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。大家知道,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生甚至吃不起一顿早餐,一顿早餐不过三五元钱,我们不去予以补贴,却动辄向富人购车补贴十数万元,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!

关于我们 | 诚征英才 | 联系我们 | 车辆市场517
Copyright2012 车辆市场5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电话:0971-6331336 传真:0971-6113361 E-Mail:qhcqjy@vip.163.com
邮编:810000 网站备案号:[青ICP备09000023号-10]